泰国虎

三国四地的情谊澜湄志愿者的支教回忆

发布时间:2023/7/30 14:08:46   
北京医院手足癣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706/9149322.html

9月初,北京秋高气爽,北京大学的学生们陆续返校,开始投入新学年的学业。对于国际关系学院级本科生董骁天来讲,这个暑假留下太多回忆:他与59名澜湄青年志愿者到泰国信武里、华欣,柬埔寨三隆,老挝万象的小学支教。

他在笔记中写下:当我们怀着热情,面带笑容走进教室的时候,当我们用有趣实用的方法让孩子们学到知识的时候,当我们让孩子们爱上所传授的知识和文化时,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都会记得有这样一群中国志愿者,也会对中国产生更加具体真实的印象。

泰国信武里:意料之外的相同

远离国人熟知的旅游地,位于泰国中南部的信武里,是怎么样的地方?

这里与中国江南的农村很像,芒果树、椰子树、绿色植物团团簇簇,在南方常见的三角梅在这里也随处可见。而对志愿者们带着天生的熟悉感的,是当地的孩子。这些可爱的孩子自来熟,即使生硬的英语也无法掩盖他们的热情。志愿者的到来为孩子们推开了解其他文化的窗口。

△泰国小朋友在认真试练书法

学校希望通过支教老师让孩子们更大胆地进行英语表达。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硕士研究生志愿者伍梦洁在志愿服务分享会上表示,泰国家长抱着与中国家长同样的期望:“孩子多学一点知识,英语口音再好一些”。孩子们一样不喜欢学数学,放学回家后玩手机的化妆小游戏和Tiktok(抖音国际版),比起不同点,意料之外的相同给志愿者留下更深的记忆。

在学校,一对兄弟与老师无法通过语言交流。他们拉着老师去平时喜欢的地方,也会把一小袋透亮的玻璃弹珠分给老师,甚至会用手比划出照相机的样子,请老师给小伙伴拍照。或许语言只是我们沟通的渠道之一,即使语言不通,孩子们诚恳的情绪和愿望都真切地写在眼睛里。

我们和孩子们没有彼此虚掩的言外之意,通过以心换心的交往,情感都从眼睛里流出来。短短数周的支教,孩子们与老师却前所未有的亲密。告别的时候,孩子们用力地拥抱着我们,我们彼此无言,但心却在一起。谈到对支教意义的理解,或许彼此的笑容是最美好的答案。

老挝:相互看见共同成长

△雨季的老挝万象,志愿者下课后从学生手中收到这颗爱心,顿觉一切泥泞都是值得的。

我们在老挝的营地被波光粼粼的河水环绕,碧绿的农田在微风吹拂下变得很温柔。宿舍是六人的房间,除了铁架制成的双层床外,还有两台电扇,此外便空无一物。我们就这样开始了老挝的生活。

学习了基础的老挝语及当地礼仪后,我们前往学校熟悉环境。孩子们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很兴奋,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令人惊喜的是,他们对中文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很多孩子会主动发问,一遍遍练习刚学到的新单词。有的孩子甚至请我们多讲一些中文的内容,除了最基本的‘你好’、‘再见’之类,孩子们已经学到了许多较难发音的字词,比如‘你真棒’、‘你吃了吗’、‘谢谢老师’等,孩子们还主动问各种简单句子的中文说法。

教学进展很快,我们也惊喜不已。其中一个班的孩子们已经开始迫不及待,请老师帮他们起中文名字。看到大家对中国文化的热情这么高涨,我们向孩子们介绍了国粹京剧,还让孩子们尝试制作自己的脸谱。孩子们兴致勃勃,他们在中国特色的脸谱上面涂上了充满东南亚风情的绚丽色彩。

孩子们和我们越来越熟悉。孩子们的赤诚与热情一直都令人感动,甚至开始主动教我们老挝语。其实,这场志愿活动不是我们教给他们什么,而是我们相互看见、共同成长。他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另一个世界,我们通过他们的小手体味着另一种故事。大概,一个人所出生的土地,与他所成长的背景,构成了他的认知范围,此外的一切,总是难以想象的。

柬埔寨三隆:老师明天还来吗?

在发现与孩子们很难用英语沟通后,我们迅速调整教学方案,抛弃事先准备的文字教案,尽量用物品和身体语言进行初次交流。短短的几天过去,孩子们与我们打成一片。在缺乏空调的教室里,孩子们用稚嫩的指尖抹开老师额头上的汗珠和碎发,也会在每天的放学时间用不成句子的英语问:“老师明天还来吗?”“还来,明天见”这些是我们在简陋教室中的温情话语。

△柬埔寨小朋友和志愿者卢忆琪在熟悉后变得很亲昵、“IloveteacherEesther”

为了让孩子们更了解中国,我们与校方沟通,增加了中国文化体验课程。毛笔、团扇、中国结等富有中国元素的物件成为孩子们课余最喜欢的东西。从对中文一无所知,到在练习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中国,中国人是怎么样的?友善的形象第一次在孩子的心中有了实感。事实上,由于中国的志愿者很少以团队的面貌出现,3个不同国家的孩子们都对中国、学习中文表达了超乎寻常的热情,甚至要求志愿者多讲一些关于中国和中文的内容。他们开始对中国文化有了最初的热爱。这也让我们真正感到,这次支教行动或许能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一颗友谊的种子。

在柬埔寨三隆的两周支教中,我们根据孩子们柬埔寨名字的发音以及性格,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中文名字。例如Sopeak,志愿者林嵩给他起名“苏平阳”,每当叫他“平阳”时,他总会羞涩地一笑。随着和老师们慢慢相熟,一开始上课不太积极、害羞的孩子也开始回答问题,在提问时大喊:“Teacher,me!Teacher,me!”。短短几周的支教,尽管很多时候只能通过翻译软件交流,孩子们与老师却前所未有地亲密。

泰国华欣:真诚直击心灵

华欣是泰国中部的海滨小镇。我们到达的两所公立小学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第一教学组所在的小学,大部分教具、设施来自捐赠,学校自给自足,利用后方草地养牛羊,种果蔬。整个学校仅有7位老师、92名学生,而英语老师只有1位。当地老师并不讳言“家庭富裕的孩子很快就会离开这里,去曼谷寻求更好的教育”。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希望自己不仅仅是教会泰国学生几个单词,更希望能在这短暂的日子里为他们种下一粒种子。一粒孕育着多样的语言、多彩的世界的种子。

△志愿者陈檑同学在散打课后带孩子们行抱拳礼

课堂上,中英文对照的常用语教学,朗朗上口的英文字母歌与中文歌曲《两只老虎》,磕磕巴巴却有序进行的英语对话,汉语与中国武术完美结合的体育教学,我们尽己所能地去点亮充实孩子们的课堂时光。课间,趣味盎然的团扇填色游戏,深受小朋友喜爱的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贴膏药、跳皮绳、抢椅子等传统游戏,迅速被泰国学生接受。我们也与学生打成一片,气氛欢腾而热烈。

支教是我们不断走近、互相了解的过程,甚至成为彼此的人生记忆。我们走进校园,孩子们大老远看到我们就会双手合十鞠躬说“萨瓦迪卡”,轻轻为我们贴上卡通贴纸或者帮志愿者别起额前的碎发。

爱意是相连的,成长也是相通的。泰国小朋友兴趣盎然地学习中国武术并和老师“PK”,他们在完成“画妈妈”后用中文和泰文一起说“我爱妈妈”,他们在志愿者身边念叨“想学中文”,他们在路上哼唱刚刚学会的“两只老虎”……这些不经意的瞬间触动着我们。

现在,依然清晰记得分别那天,孩子们跟着车子一边奔跑一边喊:“我爱你,Iloveyou”。

无数温暖的细节留在我们心头,这份来自孩子的真诚直击心灵。

责编:王凤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3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