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虎

揭开神秘虎符真面目,趣说密码学保密

发布时间:2023/9/21 16:22:52   

战国以来,虎纹在国家统治机制中产生了新的象征功能,军事信物虎符的定型最为明显。虎符是封建社会最具有代表性的调兵遣将信物,是在国家产生军队后才出现的军事象征符号。

虎符背面大多刻有铭文,虎符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有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的规矩,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实,才能生效。

01

虎符始于战国,盛于秦汉魏晋,唐以后渐渐减少。虎符以铜质为多,往往一分为二,一半由军队统帅持有,另一半由君主持有,作为下达和执行军事命令时的凭证。我国现存最早的虎符实物,是年在西安郊区出土的杜虎符。杜虎符长9.5厘米,高4厘米。符身上有铭文9行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错金而成,制作极为精巧。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据考是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的战国文物,称为错金“杜”字铜虎符,器型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

它是专门调遣杜地军队的虎符,所以称为杜虎符。虎身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大致是”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意思是说,右符在君王手中,左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是要调遣超过五十人的军队,都需要合符勘验无误后,方可调兵行动。只认兵符不认将,杜虎符正是秦国军权过度集中的象征。

从铭文看,这件虎符掌握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杜,原是周代的杜伯国,秦武公时成为秦的杜县。距虎符的出土地北沈家桥村约2公里处,如今还有杜城村,说明此处正是文献记载的杜县所在地。

杜虎符的左右半符上有榫卯结构,虎符如果无误的话,两半能够丝毫不差地合在一起,现代汉语的“符合”一词即源于此。

杜虎符

魏晋时期,虎符仍旧流行。内蒙古呼和浩特曾出土一枚北魏虎符,造型和战国虎符相仿,虎头上昂,日视前方,虎口张开。虎背正中刻有一行铭文。

隋代,虎符虽仍有流行,但较前朝,形制有所变化。隋代癌金铜虎符体型较小,并采取立式虎造型,虎尾向后上翘。此件虎符虽然小巧玲珑,却也不失威仪。

据说,唐高祖为了避祖父李虎的名讳,将虎符改成鱼符,宋以后渐渐为铜牌所取代。但虎纹却一直作为武力的象征被沿用。至明清时期,帅印上仍多饰有虎纹,或以虎作纽。

02

南波先生20世纪70年代在江苏南京发现一枚荡寇将军铜印,属明末器物,即以伏虎为纽。浙江海宁出土一枚太平天国虎纹帅印,则装饰有虎纹。

海宁帅印的长方形印面正中刻“太平天国浙江海宁州前军石师左旅帅”文,文字两侧为两只对称的虎纹。虎纹造型夸张,线条生硬,采用了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

在贵州道真也出土了一枚相似的虎钮军印,为南明将军印。此印为方形印章,上立有一虎。虎纽动作生硬,昂头目视前上方。

另外,广西一处南明将军墓也出土两件虎纽将军印,形制与贵州将军印相仿。一枚印章上的虎钮为一蓄势待发欲向前奔跑的虎,神态生动,动作自然,而虎纽下的方印上还刻有文字。另一枚将军印以蹲坐式虎为纽,虎的神态则较为安静。

在不同的朝代,虎符具有不同的特征。如秦代虎符多错金纹,而汉代虎符多错银书,魏晋虎符往往通体有虎斑条纹。

隋唐以后,虎符渐渐消亡,以虎钮和虎纹为主要装饰的军用印章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只是虎造型水平明显不如早期虎符优雅、生动、威武。

华夏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情报的保密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商末周初时期的“隐语”,即以某种约定的暗号或者其他替代语传递的情报内容。“隐语”是实物形式的,在兵书《六韬》中有记载“阴符”与“阴书”的用法。

据《太公六韬》记载,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子牙有一次被敌军围困,想要请求援兵,为了让周王相信事情的真实性,便把自己心爱的鱼竿折成长短不一的数节,装入匣子,作为信物交给信使。周王见到使者后,将竹段拼接起来一看,果然是姜太公随身之物,立马派兵救援,成功化解了这次危机。

后来,姜子牙受“鱼竿传信”的启发,发明了“阴符”。阴符由八个长短不一的竹片组成。前四个比较长的用于传递不同的战争结果;后四截短的则用于代表各种紧急军情。制成不同长短的数节,不同的长度代表不同的含义,用于传递军事机密。

注:(周朝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19.9厘米)

03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记载,

魏公子信陵君礼贤下士,有门客三千。各国诸侯因为其贤能,又有很多门客,十多年不敢加兵魏国。

公元前年战国时期,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出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公子的姐姐(赵惠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向魏王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军队援救赵国。秦昭王派使臣威胁魏王说要是敢发兵救赵,日后一定派兵攻打魏国。

魏王害怕了,叫晋鄙把军队驻扎在邺城,观望局势变化。公子屡次请求魏王发兵,同时让自己的门客和辩士用各种理由劝说魏王,但魏王害怕秦国,始终不肯进兵。

公子在门客侯嬴的指点下,请求魏王宠妾如姬从魏王的卧室里成功盗得兵符。公子持符到了邺城,假传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晋鄙合了兵符,但并不相信公子,公子的门客朱亥拿出袖子里藏着的四十斤重的铁锤,击杀了晋鄙。于是公子统帅了晋鄙的军队,打败秦军,救下了邯郸,保存了赵国。

左右半符各有完整铭文(阳陵虎符)

可以说,《史记》中记载的这个战国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的故事,正是虎符出现后得以实际运用的传奇史实。“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就出自这个故事,意思是指掌握了调兵的虎符,连君王的命令都可以不听了。

当代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就曾选取这一题材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

在古代,军政信息的保密与封建君主制的巩固和封建王朝的利益紧密相关。于是,关于情报制作的一系列保密制度和手段随着时代变迁也在不断发展。而杜虎符作为目前已知最早的一枚虎符,因此也被喻为当今密码学“保密”的鼻祖。

小小一枚虎符,却有搅动战场风云之势,而其中所展现的军事信息安全智慧,更是不可小觑。

参考文献:1.中国“虎”,杨阳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8;

2.晏新志:《“杜虎符”的发现与研究述论》,《文博》,年6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7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