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虎

猛虎变萌虎,几千年虎形象之变

发布时间:2023/4/4 15:31:03   
                            

今天是被各种带“虎”字的祝福淹没的一天。

金虎进宝,灵虎送福,虎虎生威,如虎添翼,生龙活虎,龙精虎猛、龙腾虎跃、虎步龙行…

这只奔跑着的金箔虎来自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出土于三星堆1号祭祀坑,一看就是只骄傲的老虎。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自然中的虎,还是被权力和力量物化的虎,都一直被人们所敬畏,也被人们所喜爱,现如今更是成为了可爱与萌的代言词。从猛虎到萌虎,在虎形象逐渐演变的背后,变化的是人们随着认识、技能的提高对自然的适应和改变之力,不变的是人们发自内心趋吉避凶、祈愿美好的真诚心愿。

被崇拜的图腾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虎”字就是一个形态生动的象形字,其中突出了威慑人类的虎爪和虎牙。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虎簋[guǐ],器盖同铭为一象形的虎字,应该是作器者的族氏。

甲骨文中的虎字

自古以来,龙和虎都是人们所崇拜的神物。相比幻想中的龙,虎作为古人们能观察到的真实物种,其独来独往的个性和高居动物食物链顶端的绝对实力,成为众多部落的图腾被崇拜。

在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都发现了与虎有关的岩画。其中阴山发现的“五虎图”,体现了古人对虎身上那种威严气质的向往和崇拜。

年,河南省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距今大约年。这只用蚌壳摆塑出来的虎的图案,伴于一具人类遗骨之侧,被认为是国内考古中发现的最早的老虎形象。

在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距今—年)出土了虎骨遗存,还有玉虎首璜和玉双虎首璜。其中的玉双虎首璜,璜两端各浮雕有虎首,用阴线浮雕刻出眼鼻嘴耳和脑门上的皱纹及向前扑的前爪,璜上阴刻花纹表现虎的花斑,造型独特,似猛虎上山。

有不少青铜器上的虎形象,也是古人崇拜虎的印证。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所收藏的战国青铜虎钮錞于,形体硕大,造型厚重,音质优良,有“錞于王”之誉。錞于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是巴文化最具特征性的青铜乐器。其上部的钮为一张口龇牙、翅尾欲扑的猛虎,极为生动,是巴人崇拜虎的又一重要物证。

伏鸟双尾青铜虎(江西省博物馆藏)

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藏的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是目前存世最大的先秦青铜虎,年出土于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虎首平视,口张露齿,獠牙尖长,双目圆凸,眉粗横行,两耳竖张,背伏小鸟,腹部略垂,腹空无底,双尾曲卷,呈伏蹲欲纵之姿。它把虎的神性和人对虎的崇尚表现到了极致,可谓虎之王者,群虎之魂。

目前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青铜虎鎣,折肩罐腹,形似茶壶,顶加饰虎纹,盖顶踞一虎身龙尾兽,整体造型端庄典雅,纹饰精美。据专家推测,它很可能是在祭祀典仪上用来进奉使用的礼器。商周古人重视祭祀,虎形象的礼器,承载着重要的信仰意义。

青铜器上的虎

商周礼器日益精美,出现了很多虎纹或虎形的青铜器。殷商时期的出土青铜器中,不仅有独立的铜虎雕塑,虎纹、虎形器,以及虎饰件也很常见。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春秋早期子仲姜盘,腹内壁铸铭文六行三十二字,记载六月初吉辛亥日,大师为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盥洗用的盘,盘既大且好,用来祈求长寿,子子孙孙要永远宝用。浅腹圈足,圈足下置三头立体爬行虎,虎体侧面与圈足边缘相接。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汉八牛贮贝器是反应滇文化青铜特色的标志性器物。贮贝器是云南地区滇族特有的青铜器形制,牛和虎是常见的装饰题材。器物整体呈束腰圆筒形,器盖上铸有一头大牛和七头小牛。腰部是两只虎形耳,虎的造型威猛,虎视眈眈。

在众多题材中,在多个青铜重器上出现的虎食人像,引发了世人的各种猜想。

中国迄今为止已知的最重出土青铜器后母戊鼎,鼎上花纹丰富,造型不一,变化多样。其中最引人遐想的便是神秘的“双虎食人”图,口相向,威风凛凛。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商代龙虎纹青铜尊,年出土于安徽阜南。铜尊腹部的虎食人纹以浮雕虎首为中心,左右双身,口含一人。人无衣冠,身上装饰花纹。以轴对称的方法从表现了猛虎的完整形象和雄伟身躯。有专家认为龙虎尊上所塑的“虎口衔人”意为“虎方”,有可能与虎方国有关。或许台家寺遗址就是虎方国迁徙过程的一个环节。

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上、及山西浑源李裕村出土的春秋晚期鸟兽龙纹壶腹部,均有类似的虎食人像。与此题材相关的青铜器,虎食人卣(yǒu)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9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