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虎

开国大典,9架战机绕飞两次有多难王牌飞行

发布时间:2023/4/29 13:53:58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作者:风千里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陆海空三军缺一不可。所以空军必须参加!所有参阅人员都要全力以赴,切实保证新中国成立盛典的绝对安全!——年9月周总理对开国大典阅兵指挥部作出的批示

年4月20日,随着我第三野战军两个兵团组成的第一梯队率先渡过长江,攻克对岸的铜陵等地,规模空前的渡江战役正式拉开帷幕,在不到三天的时间里,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将蒋军的长江防线撕得粉碎,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先后解放,就此敲响了蒋氏的丧钟。在之后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我军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席卷华东、华南等地,全国解放已经指日可待。

在我军“宜将剩勇追穷寇”之时,新中国成立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在当年9月召开的新政协中,除了通过了共同纲领这一临时宪法文件,为新中国的未来指明方向外,还决定在10月1日于北京举行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的建立。

既然是建国仪式,那阅兵就显得必不可少。毕竟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可谓居功至伟,届时,我军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出现在阅兵场,将极大振奋这个新生国家的民心士气。当时的我军,从小米加步枪的时代一路走来,一直是以陆军为绝对主力,虽然通过解放战争缴获了坦克、大炮等新装备,但如果仅在大典当天检阅陆军部队,没有海军和空军出场,多少会让人感到缺憾。当时海军部队将由安东海校干部和华东海军士兵组成方阵通过天安门,那空军呢?难道也要以同样的方式应付过去吗?

在艰苦条件下进行训练的东北老航校师生

昭告新中国诞生的开国大典,当然不能这样敷衍了事。在大典筹备之初,就有人提议让空军派飞机参加。然而,现实永远比理想骨干,此时我们手上只有从伪满和蒋军空军手中缴获的百余架“万国牌”飞机,从训练,维修到后勤根本不统一。而人民空军的编制甚至要等到建国一个月之后才正式成立,主管空中力量的只是在当年3月才成立的一个叫航空局的机构。因此在9月初制定的阅兵方案里,阅兵指挥部只是希望以运输机发传单的方式,显示新中国空中力量的存在即可。

在9月中旬的一次筹备会议上,代总长聂荣臻突然向列席会议的航空局局长常乾坤及其下属作战教育处处长方槐问道:

“你们能不能组织飞机编队,接受检阅?”

突然的发问让两人有些不知所措,但常乾坤定定神后立刻回答道:

“可组织小机群参加!”

聂荣臻听后非常高兴,当场兴奋地向常方二人挥了挥手道:

“空中有飞机编队受阅,会给开国大典增光彩!”

会议当场决定,将派飞机组成编队参与阅兵仪式。虽然当时新中国的空中力量可以用一穷二白来概括,但常乾坤对聂荣臻的询问做出肯定性的回答,其底气还是来自刚刚在南苑机场成立不久并逐步形成战斗力的航空中队。

我军真正开始组建自己的航空力量,最早可追溯到年的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即东北老航校)时期。依靠搜罗来的伪满遗留的老飞机和设备以及日本教员,人民军队在白山黑水间艰苦地拉出了一支航空队伍。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又从东北航校抽调精干力量,先后兴建了多所航校,成为未来空军的基础。并在南苑机场组建首个飞行中队,担负北平的防空任务——这个中队就是常乾坤底气的来源。然而,这个中队在成立之初的几个月内,可谓历经艰险。虽然渡江战役胜利后,蒋军已经兵败如山倒,但空军依然频频出现在北平上空,威胁我安全。特别是5月4日,蒋军空军的B-24轰炸机直接突袭了南苑机场,新成立的航空中队损失了4架飞机和20余名飞行员与地勤人员。而该中队也因为经验不足,管理不严,屡次出现训练事故,如在6月28日一架P-51在地面滑行时与另一架同型飞机相撞,机毁人亡。

虽然经历了不少事故,但依靠国蒋军“贡献”的美制/英制飞机,该中队集中了当时我军能够搜罗来的最先进的战斗机,实力还是颇为可观的。二战名机P-51“野马”战机是当然得主力,km的最高时速使其成为螺旋桨时代的佼佼者。早在辽沈战役激战正酣的年,就有一架P-51D型飞机在蒋空军第4大队第23中队分队长杨培光的驾驶下投奔我军。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我军通过起义和缴获等方式,先后获得12架“野马”战斗机。除了“野马”外,我军还获得了英制“蚊”式战斗机,C-46运输机,L-5联络机和PT-9初教机等等。到制定阅兵计划前,这个中队一共拥有20余架各型飞机(包括上述的所有机型),常乾坤这才有了给聂荣臻以肯定回复的底气。

不久,航空局正式接到任务指示,要求由刚组建的飞行中队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分列式。接到任务的常乾坤和方槐立刻组合力量进行研究,并从现有的这些飞机中,挑选出性能较好的一批供选择。具体的飞行方案则交给担任受阅总领队的徐兆文来负责。

出动飞机参加受阅,这在我军历史上可谓史无前例。而且,虽然当时我军缴获的不少蒋军飞机在技术上不算落后,但型号庞杂,性能不一,加上维修与后勤的短板,如何将这些铁家伙们组织成威武的受阅分列式,考验着飞行中队的每一个人。航空局根据地图和飞机设计图纸连夜进行研究与反复测算,终于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飞行方案:即由五种机型共17架担任受阅任务,即9架P-51,两架“蚊”式,三架C-46,一架L-5和2架PT-9,根据各机型不同的体量和航速,分别编为6个分队,在受阅当天在三个高度上依次飞过阅兵场。

2架PT-9教练机将位于整个分列式的队尾

空中阅兵的组织方案提交给阅兵指挥部审阅后,周总理却提出意见,认为17架飞机显得数量过少,建议届时让第一编队的9架P-51战机利用其速度快、转弯半径小的特点,在越过阅兵场上空后,再绕飞到位于方队尾部的第6分队(由L-5与PT-9)后部,再次通过主席台,这样整个飞行分列式就给人以26架编队的错觉,在视觉效果上要提升不少。

修改后的受阅方案出炉后,徐兆文领队立刻组织飞行员开展训练,他网罗了当时能找到的飞行技能最优秀的一批飞行骨干,可以说都是王牌飞行员。其中就包括在抗战中屡立功勋,后来在抗美援朝战场再创辉煌的空战英雄邢海帆,日后的空军中将、将苏-27引入中国的林虎。而就在这些精英们加紧训练时,却出了意想不到的事故,领队徐兆文在一次训练中受伤,此时距离开国大典只剩数天时间。

在这紧要关头,大家只得临阵换将,曾经有领航经验的邢海帆挺身而出,临时被任命为受阅队长。在几次临阵磨枪式的集训后,17名飞行员总算达到了熟练配合的状态。飞行员们人人都知道这次任务的光荣与艰巨,林虎后来回忆,他们每个飞行员都写了“绝命书”:如果在受阅时遇到意外情况,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证阅兵场的绝对安全,绝不对地面造成任何伤害。

在那个特殊岁月,战争还没有结束,蒋军空军的飞机随时都可能威胁北平的安全,甚至在开国大典当日直接飞临空袭,在这种紧张局势下,这些展翅的雏鹰除了接受人民的检阅外,还有在阅兵当天由领头的P-51和“蚊”式挂载实弹,以应对突发情况。因此,周总理对飞行方队调整的安排,不仅仅只是为了好看,也有安全方面的考量。

即将飞越阅兵场上空的C-46运输机

年10月1日下午2点,30万军民齐聚在修葺一新的阅兵场,在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演奏完毕后,毛主席在城楼上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随后,阅兵式正式开始,海军方阵首先通过,引起观礼台上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2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