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虎

人到晚年,想要维持家庭和睦,这3件事最好

发布时间:2023/6/6 16:47:04   
北京正规扁平疣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10127/8629850.html

老话说:“亲人不睦家必败,人心不和万事衰。”

人生在世,要想有自己的安身之处,就必须要有一个“安静”的家,不仅仅是指居住的地方分贝低、噪音少,更是指人心的安顿之所。

人到中老年,经历了风雨,走过了坎坷,赢得了尊敬,也拥有了财富。到了越活越明白的年纪,更应该逐渐领悟到“安静”的家,有所言,有所不言。

明确自己的位置,凡事都要一个尺度,不该问的事不问,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

人到晚年,这三件事最好不要讲给孩子听。

1.人生重大选择,不要“好为人师”

当子女脱离母体后,就开始了和父母分离的过程。在儿女坐井观天的孩提时代,他们牙牙学语,他们满心好奇,他们初入人世,父母的一言一行,温柔的呵护与指导,对他们来讲曾经就是全世界。

但儿女总要成为独立的个体,父母终会老去,而在处世观日新月异的今天,父母的经验有时候已经不再适用于他们的生活。如果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可能会带来跟期望相反的结果。

小区里有一位老阿姨,退休前是中心小学的教导主任,为人好强又能干,有一独生女儿丽丽,毕业后也沿袭了母亲的道路,做了一名小学老师。

外人看来,丽丽工作稳定、家庭平静美满,老阿姨该享天伦之乐了,然而近日来老太太却总是愁眉苦脸,逢人便大倒苦水,说自己好心被当成驴肝肺。

“当老师多好,一年三个月的假期,每天准点上下班,风吹不着日晒不着,但丽丽生完孩子就变了一个人似的,动不动就说我多管闲事”。

原来,丽丽是埋怨母亲把她塞进学校当老师,断了她的理想,让她看不到未来。

丽丽原本的专业是大数据工程,很有发展前景,她希望毕业后考硕士继续深造,努力闯出一番事业。可是母亲硬是天天念叨女孩当老师才是铁饭碗,受人尊敬,不准她去社会上找其他工作,说是不正经。

丽丽不堪其扰,便听从了母亲的安排,改考教资,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之后又在母亲的游说下,相亲嫁给了一个老实巴交、工作忙碌的外科医生。

丽丽刚从学校出来,还没来得及看看外面的社会,又一头扎进了学校。而且老公娶她,也并不是因为真的有多爱,而是看重了她收入稳定、假期多,能帮忙照顾家庭,顺便连辅导小孩学习的钱都能省下。

她苦笑着对朋友说:“我妈当时描绘给我的安稳,其实是牢笼。这样的日子,我三十年以后的生活,一眼就能望得到头。”

老一辈的人总觉得,女孩嫁个好男人,养一两个孩子,工资不用太高,工作也不用太忙,有了这些,生活才能称得上美满。

可惜步入中老年,生活环境与观念终究是与儿女所处大相径庭。老阿姨的一片好心,在两代女人的价值观差异下,终究造成了女儿一生的遗憾,母女间挥之不去的障壁。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6个月之前的婴儿,才处于正常共生期,之后的共生,都是病态共生。

“病态共生”要么是让子女成为巨婴,在成年后依旧以自我为中心;要么是父母离不开儿女,过度参与指挥孩子的人生道路,让儿女窒息,让他们再也无法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中。

年龄越大,越要清晰地认识到,儿女是儿女,自己是自己。我们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相信儿女的能力,相信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可以做出称心如意的正确选择,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这种“自我掌控感”,也是他们未来更自信地去应对生活困难的不二法宝。比起将建议和指导直接抛给他们,这份隐隐的授权和沉默,才更加可贵。

2.上一辈的恩怨,不要反复提起

婚姻生活,婆媳相处,亲友往来,人到老年,有些人回首自己前半生,总会觉得处处是不甘,是痛处,是遗恨。

和自己的老伴吵吵打打了大半辈子,丈夫觉得妻子斤斤计较无理取闹,妻子觉得丈夫不体贴不近人情,夫妻但凡商量决定什么事情,必定连着家里的锅碗瓢盆都要遭殃一遍。

长期下去恶性循环,人到老年,往日的委屈涌上心头,看着长大成人的儿女,也只有向他们抱怨和倾吐。

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可以解释这个现象,那就是弱者面对自己不可抵抗的压力和挫折时,通常只能找更弱的个体来发泄,子女这时就会成为那只被踢的猫。

儿女在面对这些时,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什么?置若罔闻一走了之?不行,老人也很可怜,是情绪上的弱者,内心郁闷急需发泄出来。

子女要孝顺,跟老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期望父母改变甚至完善自我?大概率不可能了,毕竟文化有限,认知水平早已定型。

作为子女,两边都是长辈亲人,可能陷入两难困境,骑虎难下。

只能顺着老人说,心态平和,放轻松,别想那么多,可以快乐点。更有甚者,会顺着父母一起抱怨,跟父母在语言上百分百共情,虽然心里有一万个不赞同。

这样虽然老人听后心里舒服多了,但儿女经过疲惫忙碌的一天,原本只想回来感受家的温暖,却不得不被家长里短的负面情绪所牵绊。

知名作家莫言在散文《母亲》里也曾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

但母亲的乐观,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作出的庄严承诺。”

家里有一个笑口常开的正能量老人,永远是子女们温暖的后盾和前进的力量。

3.不要在盛怒之时,对儿女说气话

一个家庭对儿女最深重长远的教育,就是好好说话,不恶语伤人。

语言是一把锋利的匕首,美国青少年学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子女一生的影响。”

人到中老年,社会身份在转变,产生心理落差是必然的。难免遇到烦心的时候。人在烦躁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一些不该说的气话。

尤其是在和最亲的人相处时,明明心里不是这样想的,但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嘴巴。总觉得要心里的那口气发泄出来,让对方气急败坏,才会舒坦。

和儿女吵架,脱口而出“我真后悔当初生了你!”“你真没孝心,养你还不如养条狗”“没出息,你看别人家的XXX,哪个不比你混得好”。

口舌之快逞了,却不知道这样说,会给儿女造成多大的伤害和自我怀疑。

有些话一旦说出去,便覆水难收,那些话会像一把把钢刀,刺痛人心。

泰国曾报道过一个新闻:

有一位父亲看到儿子失业后终日沉迷于电脑游戏,无所事事,于是气不打一处来,拿来一把上膛的手枪,放在儿子面前,并怒不可遏的说到:有种你就别活了!

谁知就在这个父亲转身的一瞬间,儿子真的扣动了扳机,等父亲回过神来,儿子早已瘫倒在地上,血流一地,没了生命体征。

谁也不知道这个年轻人生前正经历着什么,失业待业,恋爱失恋,或许他也曾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淖,无数次扪心自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一无是处?甚至早已经想过自杀来了结这一切。

恰好在这个节点上,父亲一句“有种你就别活了”,成为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悔之晚矣。

有些老年人会陷入迷惑,为什么时间越久,子女越对自己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屏障,他们的心房,我就很难再进得去呢?因为口舌之快逞多了,对着儿女们倒是一时发泄了个痛快,却将爱与被爱之间的情感慢慢消磨了。

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对待爱你与你爱的人,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好好说话”的家风,是为人父母能送给儿女们最好的礼物。因为在意,你的话语才有力量;因为关心,你的语气才有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7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