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虎

每天读本书李小龙神话和真实

发布时间:2023/7/26 13:39:23   

前言

李小龙是武术家,武打片明星。他在美国出生,在香港去世,年仅32岁。人生短暂,但成就非凡,他为电影产业引入了“功夫片”,是好莱坞首位华人主角,他还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的精华,创立了自由搏击术“截拳道”。

去世后,李小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越来越大。他和他代表的中国功夫,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这个符号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受推崇,不仅给华人带来勇气,还洗刷了“东亚病夫”的污名,在西方文化中树立了新的华人形象。

李小龙是国际巨星,人们渴望了解他,他去世后,多部传记面市。国内也出版过很多李小龙传记,与它们相比,这本书不一样的地方是“真实”。

作者想要呈现一个真实存在过的李小龙,为此,他整理了上百万字的资料,采访了上百位相关人士,在各方人物的回忆以及历史背景的基础上,为读者还原历史现场,探索李小龙的内心世界,分析他的行事方式。这本书能够丰富你对李小龙的真实认知,此外,李小龙的成名之路,也能让我们看到,一个经久不衰的文化符号是如何形成的。

本书作者马修·波利是美国著名作家,落笔时,他从没把李小龙当作偶像、神话来写,但他的人生“始终和李小龙在一起”。12岁时,他第一次看到李小龙的电影《龙争虎斗》,那时候还是录像带,整个少年时代,他会反复观看李小龙的功夫电影,直到那些录像带完全放不出图像为止。

上大学后,他开始接触那些影响过李小龙的思想家,21岁时,马修从普林斯顿大学休学,跑到少林寺学武。他惊叹于武术的高妙,后来还写了一本书叫《少林很忙》,记述了自己学武的过程,也写了少林寺的商业化。再后来,马修花了七年时间写了今天这本李小龙,记录李小龙不平凡的生活和成就。

而这本书的译者史旭光,也深受李小龙的影响。年代早期,史旭光年纪还小,他在河北农村老家,和一帮大人孩子挤在一起看一盘租来的录像带,看的也是《龙争虎斗》。此后,史旭光练武求学,在北京开了一个截拳道培训班,在学校授课,有成千上万人跟他学过截拳道。

我对这本书的解读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李小龙早期的经历。第二部分,人们说到李小龙时,最常讨论的两个问题就是他的武功水平究竟怎么样、他为什么会英年早逝,所以,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个问题。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李小龙早期的经历,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关键点:学武、去美国和演戏。

年,粤剧演员李海泉和妻子,为了给抗日筹款,跟着剧团在美国巡回演出,旅途中生下一个孩子,中文名叫振藩,英文名叫Bruce,李振藩是李小龙的原名。

李海泉是粤剧名角,而戏曲界和武打明星渊源颇深。比如,有一位跟李海泉同时代的粤剧大佬叫薛觉先,曾经请过京剧武生袁小田到香港,指导粤剧中的一些武打场面。袁小田年纪大了之后,跟成龙一起拍摄了《醉拳》,那是成龙的成名作。《醉拳》的导演叫袁和平,是袁小田的儿子,袁家班的领头人,后来是《黑客帝国》《卧虎藏龙》的武术指导。洪金宝、成龙年少时所在的“七小福”就是个戏班,他们都是在60年代跟着京剧武生于占元学艺的。

李小龙在美国出生,在香港长大,从小就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他在喇沙书院上过学,这是香港最好的中学之一,留级之后他又被开除,转到圣方济书院读书。

李小龙不是读书的材料,但他是演戏、练武的材料。爸爸是粤剧演员,在娱乐圈有人脉,李小龙有条件在娱乐业上发展。年到年间,十几岁的李小龙参演了多部电影。爸爸希望儿子能好好读书,一度禁止他演电影,但结果却徒劳无功,不演电影,李小龙的学习成绩也没上去。

年1月,香港武术界举行了一次著名的比武,这场比武影响了很多人。太极拳的吴公仪跟白鹤拳的陈克夫产生了争执,就约定比试一番。这场比武成为热点事件,比武的录像现在看非常滑稽,但这件事让一个香港报纸的年轻编辑非常兴奋,他叫陈文统,他先是编辑了这次比武的相关新闻,而后索性动笔写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笔名叫梁羽生。很快,又有一家报纸推出武侠小说连载,作者叫金庸。这股风潮也传到了台湾,有一位年轻人刚退学,生活没有着落,也开始以武侠小说谋生,他给自己起的笔名是古龙。

而年的那场比武,也激发了李小龙对传统武术的兴趣,他决定开始正式学习功夫。15岁时,他拜叶问为师,开始学习咏春拳,这种拳术体系强调近距离作战,有低踢、短拳快打等技术。李小龙很喜欢咏春拳,也愿意下功夫,他进步很快,能代表咏春出战,参加各种比武。这些比武让他意识到了,“成功不是白给的,需要付出训练,去真正对打”,他每天都会练习武术,然后进行反思,这是他自我训练的方式。但父亲知道他比武后很生气,斥责他把时间浪费到打架上,他却对父亲说:“我学习不行,但我打架行,我会因此而出人头地的。”

除了武术,李小龙还喜欢跳恰恰舞,读武侠小说。他后来读过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很可能也读过古龙的小说。李小龙曾在笔记中留下他对拳法的领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从古龙小说中借鉴了一些武学领悟。比如,李小龙在笔记中说,有些武术虽然先声夺人,但却如喝掺水之酒,越瞧越觉无味。但有些武术,其味虽觉苦涩,但却如细嚼橄榄,使人越想越是回味无穷。古龙的小说《浣花洗剑录》中,有角色说了一模一样的话。

李小龙有一段视频非常流行,他说,“清空你的思想,无形,无法,像水一样”,这段看上去很有哲理的话,其实是台词,出自一位编剧之手。李小龙喜欢说自己上大学时学的是哲学,其实他只是在大学里选修过两门哲学课。但把哲学、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套到武术上,是我们的文化传统。

作者马修在书中说,不同的文化中,习练武术有三种基本用途:第一,搏斗或街头实战;第二,体育竞技,包括拳击和综合格斗;第三,娱乐,像舞台对打、职业摔跤、功夫电影。而东方武术增加了第四条用途:精神修炼。功夫被认为是一种动态冥想的方式,它最深层的目的是引导习练者通过训练得到启示。

不过,青春期的李小龙,还没有从武术习练中得到什么思想上的启示,他热衷于跟人比武切磋,还会在街上挑衅打架。18岁时,李小龙欺负了一个家里有权势的孩子,警察找来他的家人,要求停止打斗,否则就立刻逮捕。为了让李小龙有一个全新的开始,顺便也能吃点儿苦头,父母把他送去了美国。

李小龙在一所技术学校完成高中学业,靠教人跳恰恰舞挣点儿钱。19岁时,他开了一家拳馆,向每个学生收10美元的学费,带着学生到处去表演。不久,他被华盛顿大学录取,修的是戏剧专业。他像所有大学生那样,努力读书,和女孩子约会。同时,他也热衷于推广自己的拳馆,有了一批固定的追随者。

年,李小龙和人合作出版了一本书叫《基本中国拳法》,这是针对初学者的训练手册,里面有动作演示的照片。这本书的出版,一方面是因为李小龙急需用钱,另一方面是要向传统功夫宣战。李小龙在书中写道,“上乘功夫所构建的技术是以动作精简为基础的。只有那些不成熟的体系才会充满多余且无用的动作。”在一次武术表演中,李小龙抨击了传统武术,还对观众说,如果唐人街的武林同好们想要和我切磋咏春,可以到我的武馆来找我。旧金山传统功夫的习练者开始注意到这个言行狂妄的年轻人。

年11月初,24岁的李小龙和黄泽民进行了一次比武。李小龙试图打破传统,革新武术,而黄泽民尊崇传统。作者介绍,这场比武是功夫史上最著名的一幕,此后在书籍、影视作品中被无数次提及和改写。不过,比武的确切日期已经不可考证了,比武的经过和结果也有不同版本流传。

作者采访了亲历者,尽量复原了当年的打斗经过,以下这几点是确凿无疑的:第一,李小龙当时拒绝了“不能打脸,不能踢裆”的比武规则,黄泽民回忆说,李小龙是真的想打死我。第二,李小龙当时穿白背心牛仔裤,黄泽民穿的是长袖功夫装,他偷偷戴上了一副镶嵌有金属钉的护腕。在李小龙追击过程中,黄泽民打中了李小龙的脖子,让李小龙流血了。三,李小龙最后把黄泽民压在身下,黄泽民的同伴涌上来把两人拉开了,这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策略,一旦局面不利,同伴就迅速介入。当时,这次比武只是两个年轻人之间的一次冲突,但事后却有很多渲染。在李小龙遗产管理公司授权的三部电影中,黄泽民都被刻画成了反面人物。

李小龙从此闯出了一些名气,有几个美国人开始跟着他练武。其中有一位理发师叫杰伊赛布林,他是李小龙进入好莱坞的关键人物。有一次,赛布林给一位好莱坞制片人理发,那位制片人要找一位能说英语并且能拍动作片的东方演员拍电视剧,赛布林就推荐了李小龙。

年2月,李小龙得到一份电视剧合同,但一直没有拍摄,制片人就启动了一个新项目叫《青蜂侠》,男主角白天是一个报业大亨,夜晚变成打击犯罪的蒙面大侠,这位大侠有个日本助手名叫加藤,李小龙接受了这个角色。

从此,李小龙开始担任一些影视剧的配角,进入了好莱坞演艺圈。同时,他也给一些好莱坞名人做私人教练。当时好莱坞有一位大明星叫史蒂夫麦奎因,也跟着李小龙练武。李小龙通过麦奎因认识到,明星才是一部戏的主导,明星可以换掉导演,他希望成为麦奎因那样的明星。

李小龙一直向麦奎因推销一个想法,他想拍美国的第一部武打片,由麦奎因担任主角,这位主角要寻找武术的真谛,必须击败四个敌人,电影中会有很多精彩打斗场面,李小龙会扮演这四个敌人。推销了几次后,麦奎因说,面对现实吧,小龙,我知道这是一种让你成为大明星的方式,不过说实话,我做这行并不是为了让别人成为明星,我欣赏你,兄弟,但你只会缠住我不放,我不可能出演的。我不会让你踩着我往上爬的。

李小龙听了麦奎因的这句话,立刻离开了他的别墅,并且在院子里大喊:“我一定要成为比他更大牌的明星。”他随后读了几本励志类图书,有一本书建议,读者要写下自己的目标,牢记于心。所以,李小龙在年1月郑重写下自己的新年心愿,“我,李小龙,将成为全美片酬最高的东方超级巨星。我将以演员的身份提供最激动人心的表演和最优秀的表现。从年开始,我将享誉世界,到年底,我将拥有万美元。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并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幸福。”

李小龙继续在好莱坞拍戏,当配角,当武术指导。他的几位朋友依然相信他的潜力,为他写剧本,跟制片公司谈项目,李小龙想做明星的梦想看起来还没什么希望。但年真的时来运转,三月的某个深夜,李小龙接到一个电话,香港一家电台要采访他。李小龙几年前拍摄的《青蜂侠》正在香港播出,他在香港火了。

好,这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李小龙在好莱坞闯荡,他想当明星,但真正树立其明星地位的,是他在香港拍摄的电影。

第二部分

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先来看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李小龙的武功究竟如何,到底能不能打?

作者在书里尽量还原了李小龙演示功夫的场面,比如,李小龙和好莱坞演员詹姆斯柯本见面时,曾一拳将他打飞,柯本立刻决定跟着李小龙练拳。

李小龙是电影明星,也是武术家。年,李小龙将自己练的武术命名为“截拳道”,这是一种融合了传统武术、空手道和击剑动作的格斗技术。李小龙后来还出版了《截拳道之道》,是美国卖得最好的一本武术书籍。

李小龙刚在好莱坞拍戏时,每有文戏的场面,他总会有点儿不在状态,但要是在镜头前演示截拳道,他立刻变得极具光彩。武术是他在演艺圈安身立命之本。

也许只有综合格斗和自由搏击的运动员或者其他练过武的人,才能谈论李小龙的格斗能力。但李小龙主演的电影,尤其是嘉禾影业出品的三部电影,将武打与民族情感紧密联系起来,所以我们愿意相信,李小龙真的能打。

年,李小龙要和香港的嘉禾影业签约拍电影,嘉禾的老板邹文怀问李小龙,你觉得王羽的《龙虎斗》怎么样?王羽是当时香港最大牌的武打演员,《龙虎斗》是香港最火的功夫电影,李小龙回答,我可以做得更好。他与嘉禾签了两部电影的合约,这两部电影是《唐山大兄》和《精武门》。

那时候,香港功夫片的打戏会借鉴粤剧,打斗场面往往冗长、古板、不切实际。《唐山大兄》的武术指导习惯了戏曲化的套路,希望李小龙也模仿粤剧舞台动作,但从好莱坞回来的李小龙意识到,华语片的打斗场面需要更贴近现实,做到拳拳到肉。如果打戏脱离现实,观众就会没有危机感,也就很难有感情投入。两人产生了矛盾,但最终决定各退一步,片中保留弹跳床、传统功夫套招对打等常规元素,李小龙可以引入一些新的表现形式,比如转身高踢,快速击倒等。《唐山大兄》在香港上映后的一个月内,票房达到万港币,有媒体估算,香港万人口中有万人都买票看了这个电影。

电影中,李小龙的动作和情感都表现得非常到位。他饰演的工人,到泰国的一家制冰工厂打工,结果发现那座工厂是做毒品的,老板会把工人领袖杀掉,藏到冰块里,于是,淳朴的、功夫高超的工人起身反抗,打败所有坏人。对数百万劳工阶层和贫苦民众来说,这部电影如同一剂良药,点燃了人们的自豪感,李小龙的同胞们在数百家电影院里欢呼雀跃。

《唐山大兄》上映前后,美国人宣布将二战后掌控的钓鱼岛交给日本,美国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声明钓鱼岛遇到袭击时将支援日本。这使得香港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李小龙下一部电影《精武门》正好是痛打日本人的。年3月,《精武门》上映,第一个月的票房收入高达万港币。在这部电影中,李小龙的双节棍和打斗时发出的尖叫成了他的标志。他在电影中有一句台词,“中国人不是病夫”,观众看到这里都会起立欢呼。《精武门》后来成为香港武打片反复拍摄的大IP,成龙、梁小龙、甄子丹都拍过“精武门”的电影或者剧集。

两部电影接连创下票房纪录,李小龙也成为东南亚地区的大明星。李小龙跟嘉禾一起成立了一家合资的电影公司,获得了更多的控制权,他负责创意,嘉禾负责商业运作,利润平分。接下来,他要自写自导自演第三部片子《猛龙过江》。这部电影说的是罗马的一家中餐馆,被当地黑社会欺压,淳朴的唐龙来到罗马,打败坏人。这部电影中的经典场面是李小龙和空手道高手查克·诺里斯在罗马大竞技场的那场打斗。影片票房收入再次打破纪录。

至此,李小龙的影片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套路,质朴的少年身怀绝技,他不欺负别人,但被欺负的时候会奋力反击,证明中国人不能被欺负。李小龙将这种情绪表现得很有张力,这可能跟他在好莱坞的逆境有关,他在那里跑龙套当配角,自己的名字一次次被从主演候选者名单上划掉,一个个项目都无法展开。

武打片或者动作片,是要看打斗、追车、爆炸等等暴力场面的,主角在经历了一系列可能致命的遭遇,承受了一定程度的身体伤害或家人的损失之后,他要成功地制服敌对势力。这类电影中的主人公对暴力的使用与敌人几乎相同,甚至更大,但他的暴力行为在道德上,是占据制高点的。

动作片中的道德感和家国情怀会给主角带来非凡的魅力,比如在电影《黄飞鸿狮王争霸》中,十三姨带着黄飞鸿参观蒸汽机,向他介绍,瓦特发明蒸汽机,英国才有了工业革命,才变得富强。穿着长衫梳着辫子的黄飞鸿开始有了国家意识和现代意识。黄飞鸿系列电影中描写的这个处于大变局中的武林人士,是李连杰最成功的形象。动作片的主角身上承载着一种道德性,而道德性多少也会和民族性相联。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或许能理解好莱坞为什么很难选用李小龙这个东方面孔来做动作片的主角。

李小龙在香港拍摄制作《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时,并没有放弃他的好莱坞梦,最终等来了拍电影《龙争虎斗》的机会。这部片子原名不叫“龙争虎斗”,但李小龙坚持片名中要有一个“龙”字。电影起初的主角也不是李小龙,而是一个叫萨克松的演员。他跟李小龙见面时,两人曾切磋了一下拳脚,李小龙给他一个盾形脚靶,让他抵在胸前,又在他身后一两米远放了一把椅子,李小龙一个侧踢,萨克松直接飞了出去,摔到椅子上,把椅子砸坏了。萨克松说,经过这番较量,他就知道自己不会是这部电影的主演了。

李小龙凭借三部片子接连创下香港票房纪录后,成功重返好莱坞担纲主演《龙争虎斗》,此时的李小龙正当春风得意如日中天,可年7月20日,他突然去世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李小龙的突然离世。

李小龙在年娶了美国姑娘琳达,很快生下儿子李国豪。那时他还在谋划开武馆,接到好莱坞第一份合约就把钱用来付房租。琳达陪着李小龙过苦日子,看着他逐渐发达起来,也忍受着他的几段婚外情,女演员丁珮就是李小龙在香港的情人。

年7月20日的上午,李小龙离开家,前往嘉禾影业的办公室,讨论他的下一部电影《死亡游戏》。中午,李小龙到丁珮的寓所休息,食用了一些大麻。嘉禾老板邹文怀在下午六点左右到了丁珮家。

那一天很热,最高气温32度,湿度为84%,李小龙向邹文怀演示《死亡游戏》的情节设置,然后说自己头晕头疼。原本,李小龙要与邹文怀出门吃晚饭,但李小龙要休息一下,邹文怀就先离开。李小龙吃了一片止痛药,走进卧室睡觉。

大约九点半,李小龙还没醒。丁珮慌了,立刻给邹文怀打电话。李小龙随后被救医院,途中医护人员一直都在采取急救措施,但他们很快确定,医院之前已经死亡。11点半过后,消息不胫而走,香港医院。嘉禾发布公告说,李小龙当晚在自己家中晕倒,医院后去世。但很快,香港记者就发现李小医院。当时香港市面上发行四份英文报纸,份中文报纸,最著名的影星死在女友床上,可以想见这件事所造成的轰动。

香港政府对李小龙之死进行了法律调查,各种医学权威也被请来验尸,死因被确定为脑水肿,但什么原因引起了脑水肿?是止疼药过敏还是大麻中毒?时至今日,李小龙的死因依然众说纷纭。验尸官和病理学家认为,李小龙对止痛药中的阿司匹林过敏,过敏反应引发了致命的脑水肿,两位香港医生则认为他的死亡与大麻有关。

而本书作者马修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李小龙死于中暑。年的5月10日,李小龙在闷热的房间工作时晕倒,他表现出了中暑的常见症状,恶心、呕吐、步履蹒跚。这次晕倒前,李小龙睡眠严重不足,体重下降,还做了腋下汗腺切除手术,增加了他患病的风险。李小龙第一次中暑后曾被抢救回来,但一个人中暑一次,下次中暑风险就会更高。马修说,与阿司匹林过敏相比,中暑更有可能危害年轻运动员的生命。在体育活动猝死的常见原因中,中暑排名第三,夏天时会排到第一。在美国,平均每年有三名学校橄榄球运动员因中暑而死。

对马修来说,中暑这个解释更容易接受,因为这是运动员的死亡方式,李小龙是在工作中死去的。他还强调,李小龙之所以做腋下汗腺切除手术,是因为他总是出汗,在镜头中不够好看。李小龙在影片中喜欢赤裸上身,他希望自己的身体是完美的。

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出发多说几句,李小龙是最早赤裸上身出现在银幕上的动作英雄之一。有一部文艺理论著作叫《瞧,这个人:痛苦中的男性身体,作为救赎形象》,其中讲到肌肉型动作明星的身体必须被展示出来。肌肉发达的男性身体象征着男性的力量,尤其是在表演需要展现力量、技巧和速度的动作时。这个身体的美丽和优雅,以及它的效率和力量,使男性力量具有吸引力。痛苦中的男性身体,也能展示主角承受和战胜苦难的能力。

如果李小龙还活着,他应该八十多岁了。可惜他32岁就死了,他留给我们的是永远年轻的形象,在电影中肌肉发达,身型美丽。

结语

好,这就是我对《李小龙:神话和真实》一书的解读。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李小龙的生平。

李小龙身兼武术家和电影明星双重身份。作为武术家,他好斗,性格冲动,做事张扬。他跟叶问学过咏春,后来开创了截拳道,被综合格斗运动员尊称为“综合格斗之父”。

李小龙在好莱坞闯荡,但真正塑造其明星地位的,是他在香港拍摄电影。他生前的目标是成为最赚钱的动作片明星,去世后,他实现了这个目标。年他主演的电影《龙争虎斗》上映,全球票房收入高达万美元。接下来的45年里,这部电影的总收入预计达到了3.5亿美元。

《李小龙:神话和真实》这本书,想呈现一个真实存在过的李小龙。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李小龙也有不愿意让人知道的秘密,比如,吸食大麻,有婚外情等。本书的译者起初担心这些内容会有损李小龙的声誉,但他后来发现,从整个时间轴来看,这些事件并不会影响李小龙的伟大,就像译者在书里所说的,“他明确地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事,他在武术和电影两个领域先知、先觉、先行,以无所畏惧的心,摆脱传统的桎梏,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情,为后人开了先河,甚至成了文化现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376.html
------分隔线----------------------------